前文中我们讲到,如某一个电信号在电路环节中被延时1MS,则它在被扬声器转换后的这一相对频率的信号在空气中传递的速率会按比例延时,也许会只有1S/300M左右的几分之几速度。由此而形成了现在的玩法,如前级加声场调制DAC、DTS、卡拉OK混响延时类电路,以及后级转换影响频响和音频速度的不同阻抗的各种线材,来对声音效果"加速"和"柔化"。 我们知道变压器线圈两端具有电势不能突变的特性,有一定的对动态瞬间电势镇流(扼流)的作用。特制的输出变压器中有多组与变压不相干的反馈叠绕线圈,对流过变压器不同频率的音频电流的衰减起到幅度提升、补偿作用,在通常500HZ-8KHZ频段范围内形成一个类似带通滤波器的功能。电子管高电压输出回路达几百伏,在低压输出变压器的负载绕组有瞬间稳流扼制的功能下,输出变压器二次侧仅转换10V-20V的功率幅度。这个电压损耗值对电子管输出回路的几百伏来讲是微不足道的。另外,电子管瞬间过载迟钝能力远远超过晶体管,电子管中流动的小电流密度大小始终未脱离高电压下工作状态下的线性区域,因此音频电流在一定频段内被转换成声频音效后的后的平均输出线性曲线优于晶体管功放。同时,由于电子管输出变压器有扼制突变电势的特殊功放,因此对电子管转换给负载的奇次尖峰谐波进行削幅,令奇次波值幅度不超过偶次谐波幅值。 另外,由于电子管处于高压供电回路下,工作时栅极信号负偏压使流经电子管的恒定总电子流减小。输出功率则"降压"形式的一种电子运动状态,不像晶体管是一种信号民正偏置,增大电路输出电流,是"升压"输出功率形式的一种电子运动状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功率转换方式。晶体管功放末级管其PN结在增大电流时产生的热阻会使掺杂的芯片中激发杂散高次(尤其是奇次)谐波,影响PN结中主要流动的信号电相位时序上的一致性。而电子管中电子流一致性好,不存在这种现象。相对来说,由于带水分的偶次谐波含量远远超过晶体管功放,因此电子管在偶次谐波丰富的前提下,再加上输出变压器对音频电流的延时功能共同作用,在一定频段内造成比晶体管功放好得多的声音效果。人们常说的电子管功放可以中和掉数码前级的尖刺声(奇次谐波干扰造成的音染),其道理就在于此。
我们将掌握的电子管功放产生较好音质的机理变通地应用于晶体管功放电路中,便可以得到鱼和熊掌兼得"的结果。既保持了晶体管在频响、速度、动态、大功率方面的优势,又融合电子管功放柔和、甜美的特长。 晶体管功放末级静态电流大造成不但效率低,并且频响动态变窄,中频尚可以,高音相差不太明显,最大的问题在于低频表现。因传统功放频响曲线在20HZ以下的增益明显下坠,功放在100HZ以下驱动扬声器单元巨大分频器电感时,由于低速的低频电流本身在电路中恒定的静态大电流与有信号时的动态音频电流就存在有相互的相位差和干扰,并且又受到分频器大反向电势的阻碍,因此动态相位变得超前或错后,被子动地使扬声器乱振,低音会明显模糊、层次不清,力度不足。以笔者的经验,建议动手派发烧友增大电压推动级功率管的功率,增大该级电流(适可而止的甲类状态),相应减小末级静态电流,可得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笔者曾在介绍准乙类动态同步偏置功放电路原理时我们已经讲过)。电压驱动级的电压幅度大小会影响声音中的奇次波含量。电压驱动级的电流大小会影响声音中的偶次波含量。我们将高频大功率管作大电流、电压放大给末级,会使功放效率更高、速度快,偶次谐波丰富,同样可达到音色较柔和甜美、低音层次清楚、空气感增强的目的。
7、业余条件下简单消除扬声器运动失真 一般传统功放输出端均有所谓的L、R、C茹贝尔吸收网络,它的功能主要是吸收抑制功放与负载间已设定的工作频带之外多余的频率能量,可以防止功放在一定程度上的意外自激,但这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功放谐波频响音色。我们在功放输出端与地之间再并入一只低于正负工作电压值的压敏电阻或500W以上的TVS双向抑制二级管,压敏电阻和TVS管的电容值极小,不会影响放大器的谐波频响。如本功放工作电压为±50V,这只压敏电阻或TVS管可以取决45V,因为一般功放正弦输出幅度永远也达不到正负电源电压幅度。而扬声器单元反向电势随功放输出音频频率和幅度大小而变化,在音乐动态幅度大、节奏快、高频音乐成分多的放音时,扬声器的反向变动电势尖峰幅值瞬间会超过功放正负电源电压幅度。这反向电势尽管是来得快且去得快的瞬间衰减性、间断尖脉冲串形干扰,但会对功放正常工作带来影响,会造成放音阻塞(瞬态运动)失真。实践证明,扬声器反向功放倒灌的电势低于正负工作电压幅度,这种干扰电势对源源不断从功放输出的正电势是无可奈何的。这个小浪头会被正电势大浪头所淹没。而我们附加的这个装置是将反向电势限幅在正负电源幅度以下,这就可以有效地(当然绝对没有100%)消除高声区和爆棚信号时扬声器的运动失真。采用其他的措施只会压制放大器的频响和动态能力,不信你可以用实践测试来论证。
8、音箱的配置经验 从听发烧音乐角度来讲,无论听音居室面积大小与采用的喇叭口径是5"、6"还是8",一定要采用落地式音箱,只有用落地式大容量音箱才能较完美地展现中低音、低音、极低音成分的声音内容。如居室小,自己打造音箱可将音箱正面放窄,纵深加宽,总体音箱内空气容积越大越好。无论哪种音箱结构,音箱的出音孔应尽量地大,敞口直通,加反向板最好。 准确地讲,从让好音箱表现出最大的空间声场感效果,让音箱发声时"不见了"的角度来讲,也需要将音箱中转换发出的声波尽可能无阻挡地释放出来,音箱空腔仅是一个加强声压反射的载体,如果你拿两块木板将几只扬声器接上后悬离地面10CM来放音,它表现的声场宽度绝对超过两只音箱的效果,只是定位和纵深感差而已。
上一页 [1] [2]